我已阅读并同意 服务协议 隐私协议

社交账号登录:

EN

欢迎使用净值查询系统

关闭
负责声明:因个人原因发生账号信息泄露情形,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资讯  > 

【季报】硅:供给压力已转化成价格显现

发布时间:2024-04-02
作者:封帆

作者:封帆/F3036024、Z0014660/

一德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


核心观点


供给端:2024年工业硅产量490万吨,同比增长28.6%。


消费端:

1. 多晶硅产量240万吨,对应工业硅消耗量264万吨,同比增加45.8%;

2. 有机硅产量230万吨,对应工业硅消费量122万吨,同比增加9.9%;

3. 铝合金及其他消费方面保持平稳,工业硅消费量90万吨


综上所述,2024年多晶硅供应过剩10万吨,暂时看供给过剩的压力难以缓解,后期需要枯水期供给端主动减产检修,丰水期西南推迟复产,新增产能延后投产,供给端下滑后缓解库存压力。少量的减产依旧难以扭转过剩格局。下游也存在新增产能推迟造成的消费不及预期的可能,硅价上行任重而道远,预计2024年全年价格波动区间11500-13500元/吨。


报告正文


01
一季度行情回顾


2023年年底,下游市场集中备货,现货市场低品位工业硅供应紧张存在结构性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西北地区环保政策影响被迫停炉,工业硅盘面价格修复从13500元/吨上涨至12月底的14500元/吨。元旦后减产预期反应结束,现货市场回归冷清,硅价重回13000-13400元/吨的区间震荡并维持至春节前。市场原本预期春节后下游粉厂新一轮补库价格有望反弹,但接受实际补库行为预期落空,硅价跌破13000元/吨支撑一路下行截至目前已跌破12000元/吨。虽然节后下游补库预期落空,但造成硅价持续下跌并跌破西北生产成本的真正原因依旧来源于供应过剩,新增产能的快速投放,当下枯水期月度产量远高于2023年丰水期产量,即使在消费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工业硅库存量持续增加拖累硅价。



02
工业硅供应


2.1 供给压力急需缓解



据SMM数据统计1-2月份中国工业硅产量69.1万吨(不包含97硅和再生硅),累计同比增长24.5%,预计3月份工业硅产量38万吨,同比增长21.4%远高于2023年丰水期产量,当下不仅存在新增产能如期投放的压力还有丰水期复产的预期压力,工业硅供应端的压力急需解决;97硅+再生硅1-2月份总产量7.7万吨,累计同比减少9.4%。



当下全国总开炉数量虽少于2023年同期水平,但从分地区数据分析来看,新疆及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开炉数高于同期水平,由于均属于新增大炉型,日产远高于西南停产小炉子,因此造成全国开炉数不高但产量远高于同期水平。当下属于西南地区枯水期,但从开炉数据来看四川开炉数已降至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而云南地区仍有进一步检修减产的空间。


统计2024年存在投产规划产能179.5万吨,但当下硅价已跌破成本线,全行业除了有自备电电价优势的企业,其余均面临亏损状态,因此预计后期新增产能规模可能大概率不及预期。若当下绝对价格的下跌不能造成工业硅主动减产复产延迟的话,预计2024年工业硅产量至少达到490万吨,同比增速达到28%。



2.2 成本支撑失效



进入2024年,新疆伊犁地区电费上调,目前伊犁电费网电成本0.35-0.4元/吨,但自备电不上网成本0.26元/度,西南地区尚处于枯水期,四川电费0.55-0.6元/度,云南电费0.5-0.53元/度。进入3月下旬,随着工业硅价格下跌及时西北地区使用网电电价已开始面临亏损,仅拥有自备电优势的企业尚可盈利。进入3月底,云南和新疆地区出现主动检修减产的情况,但依旧尚未缓解供应过剩的格局,社会整体库存仍在增加,新增产能即使短期面临亏损也不会停产检修,因此成本支撑暂且失效,工业硅价格的扭转需要时间换空间,工厂面临长期亏损后规模性的减产方可改变当下供应过剩的格局。



2.3 库存情况


据SMM统计,截至3月底工业硅社会库存57.65万吨,1季度总库存增加17万吨;工厂库存21.15万吨,1季度增加16.75万吨。年初工厂存在看涨惜售情绪暂不出货,虽然价格的快速下跌,工厂亏损出货意愿不强造成工厂库存量持续增加;仓单库存24.62万吨,1季度增加5万吨。终端采购意愿依旧不强,虽然多晶硅产量持续增加,但粉厂招标价格持续走低,工业硅仓单价格难以实现升水去库存的结果。供应过剩的格局下即使下游招标采购,低价囤货意愿依旧较差,库存持续增加压制硅价,唯有减产成为唯一出路。



03
消费端


3.1 有机硅昙花一现



1季度有机硅库存下滑,叠加传统春节后消费旺季,有机硅价格持续上涨,大厂接连上调报价,行业利润一度扭亏为盈完全成本盈利最高超过1000元/吨,但有价无市的格局仅仅持续1周,产量增加叠加消费平庸,库存再次开始累积,有机硅价格高位回落行业重新面临亏损局面。



据SMM统计1-2月份中国DMC产量37万吨,累计同比增长8.1%。据统计2024年规划新增产能高达130万吨,但截至1季度实际投产仅有唐山三友10万吨已投产,原本计划H1投产新项目皆有推迟,预计2024年大概率投产产能仅有50万吨,若行业依旧维持当下如此低迷的情况新增产能将会降到30万吨。估计2024年全年产量230万吨,同比增长9%,对应工业硅消耗量122万吨。



1-2月份有机硅净出口5.6万吨,同比增长19%,出口略有好转但难以扭转疲软格局,出口占比整体体量较小难以形成实质改变。



3.2 多晶硅过剩格局难改



2024年1季度,多晶硅致密料价格相对稳定在60元/kg附近,但进入4月份过剩压力下价格开始呈现失速下滑的趋势,单日价格下跌超10%跌破55元/kg。1-2月硅片产量113.8GW,同比增长68.8%,按照1GW硅片用多晶硅0.25万吨计算,1-2月份多晶硅供应过剩1.2万吨。此外1-2月份组件产量69GW,硅片到组件产量损耗仅有5%,因此多晶硅-光伏全行业都面临过剩压力。不过过剩压力在2024年可能不会影响到消费增长,主要源于N型对P型的替换,2023年硅片组件等产量中P型占比70%,而当下N型占比达70%,技术革新后企业为抢占市场进行产能转型今儿拉动下游产量增速不减。



据smm数据统计,1-2月中国多晶硅产量32.2万吨,累计同比57.8%,2023年底新增产能目前正处于产量爬坡,预计2024年年中之前全部达产,2024年预计新增产能超90万吨集中于2024年年中投产。行业面临价格下行压力,企业力争降本增效,目前龙头颗粒硅生产成本跌破36元/kg,全成本40元/kg左右,当下毛利仍接近40%,龙头棒状硅生产成本40元/kg,毛利37%,因此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投产抢占市场积极性仍然较高,预计2024年多晶硅产量240万吨,同比增长59.6%,对应工业硅消耗量264万吨。



3.3 铝合金平稳运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1-2月份中国铝合金产量222.1万吨,同比增长22%,由于铝用终端消费的亮眼表现,预计2024年铝合金方便对工业硅消费量为70万吨。铝合金最主要消费终端为汽车、光伏及地产行业,地产方面,1-2月房屋竣工面积10395万平方米,累计同比下滑20.2%,以地产新开工面积为锚,2024年“新开工竣工面积”提供增速为-14.4%,保竣工在2023年发力,2024年尚存空间,预计2024年地产竣工统计口径增速为-10%,但铝消费在地产方面的表现后期需要关注老城改造项目的落地情况;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1-2月份中国汽车产量391.9万辆,同比增长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25.2万辆,同比增长28%,传统汽车产量266.7万辆,同比增长0.7%。2024年一季度随着比亚迪打响降价第一枪,多家车企跟随降价,伴随着政策方面的优惠力度,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将会超预期表现,预计燃油车产量1950万量,同比减少5.2%,新能源汽车产量1190万吨,同比增加24.2%,其中混电动车产量770万辆,同比增加15%,混动车产量420万辆,同比增加45%。



3.4  工业硅出口市场预计稳中向好


据海关统计1-2月份中国工业硅累计净出口9.6万吨,同比基本持平,海外消费维持韧性,合金方面需求造成的工业硅出口方可保持。


04
供需平衡与结论


供给端:2024年工业硅产量490万吨,同比增长28.6%,工业硅国内供应量485万吨,同比增加29.6%。消费端:1、多晶硅产量240万吨,对应工业硅消耗量264万吨,同比增加45.8%;2、有机硅产量230万吨,对应工业硅消费量122万吨,同比增加9.9%;3、铝合金及其他消费方面保持平稳,工业硅消费量90万吨。综上所述,2024年多晶硅供应过剩10万吨,暂时看供给过剩的压力难以缓解,后期需要枯水期供给端主动减产检修,丰水期西南推迟复产,新增产能延后投产,供给端下滑后缓解库存压力。

当下前期新增产能炉子持续点火,新增产能能源成本低廉尚且有生产利润减产意愿较低,西南地区和西北老厂尚有减产空间,不过从当下的产量和库存量评估,少量的减产依旧难以扭转过剩格局。下游也存在新增产能推迟造成的消费不及预期的可能,硅价上行任重而道远,预计2024年全年价格波动区间11500-13500元/吨。


编辑:武宇杰

审核:王伟伟/F0257412、Z0001897/

复核:何牧

报告制作日期:2024年4月2日

交易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展开
收起
免责说明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德期货”)编制,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8号)。

  本研究报告由一德期货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国家、地区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未经一德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引用、转载、发送、传播或复制本报告。

  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基于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信息或实地调研资料,仅反映本报告作者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但一德期货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且一德期货不保证这些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以及所表达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一德期货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服务对象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一德期货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全国服务热线

400-7008-365

一德期货服务号

一德期货APP